在2019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期间,一面并不显眼的芯片墙却引起了与会者的广泛关注。在墙上,集中展示了高通、华为、紫光展锐、平头哥、依图、寒武纪、地平线等7家国内外知名集成电路设计企业的10款高端人工智能芯片。
值得注意的是,这其中不少芯片来自人工智能初创企业,却具备了行业顶尖的算力水平。以上海本土人工智能企业依图科技的展品为例,其自主研发的AI芯片Questcore是全球首款深度学习云端定制芯片,该芯片单位面积智能算力达到了英伟达图形计算芯片的5倍,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这面芯片墙,让人们看到了中国原创技术追赶国际高端水平的努力与希望。而面对公认的投入高、周期长的芯片研发领域,为何这些初创企业纷纷进军?

依图科技首席创新官吕昊提出,在进行视频处理的过程中,团队比较早地意识到,由于摩尔定律濒临失效,单位面积晶体管数量的提升终将触及物理极限。

人工智能技术在2015年之后迎来大爆发,以依图科技为例,过去四年间其人脸识别算法精度提升了100万倍,而传统的计算架构不能特别好地解决视觉应用方面的算力和功耗需求,需要专门为某种场景或应用定制计算架构,才能现成百上千甚至上万倍算力的提升。

“随着智慧城市建设推进,目前连一些学校都拥有上千的摄像头数量,每200路都需要一个传统的英伟达8卡服务器(含双核 Intel X86 CPU),需要的机柜数、耗电量和管理成本都非常高,这实际上阻止了很多AI应用的普及。而现在体积与笔记本电脑相当的一台依图AI服务器,就能完成200路摄像头的智能解析,能够解决数据中心建设成本和运维费用过高的问题,创造出全新的可能。”吕昊说。

并非为了做芯片而做芯片,而是从场景出发,提供性能、功耗和成本最优的一体化解决方案,为下一步发展带来更多的资源和机会,这是依图科技等本土人工智能企业的选择。

“传统上,人们谈到人工智能总是想到算法,但其实人工智能领域非常重要的是解决方案,如何能把算法真正落地,彻底改革某个行业,而不是只停留在“看上去酷炫”的状态。”吕昊说,从医疗、金融到城市治理的改革,都需要实现基础设施上的突破,需要AI芯片、服务器的发力。

实现人工智能在千行百业的普及,是业界共同愿望。吕昊认为,人工智能的普及最重要的是提升基础设施的智能水平,关键在于提升智能密度。从宏观上来看,智能密度提升体现在智能体数量的增加。例如,当城市中摄像头达到一定密度时,就不仅能掌握城市中发生的事情,甚至能够预判、决策,可能会在犯罪发生前就采取预防措施,对城市的状态有更精细、智能的管理。

而摄像头数量的提升,需要解决单位面积的智能算力,这也是智能密度的微观体现。高级的智能算法,能用同样的机器算力实现更高的智能。提升智能密度可以增强机器的感知能力和计算能力,从而实现一个区域乃至城市的智能跃迁。

“今天我们看到在智能核芯展示区的“企业芯片墙”上,除了依图的Questcore,还有很多全球人工智能芯片发展的最新成果,我觉得大家一起发力,用人工智能为更多的行业赋能,完善人工智能生态,对社会来说是一件好事情。”吕昊说。

您可以复制这个链接分享给其他人:https://www.yitutech.com/node/752